手语入门学习指南

2025-07-09 10:49:53

手语(C)是用手势比量动作,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以构成的一定意思或词语,它是听力障碍或者无法言语的人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手的语言,它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而对于听力障碍的人来说,它则是主要的交际工具。
手语,这一独特的交流方式,不仅为听力障碍者提供了相互交际、交流思想的途径,更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学习手语显得愈发重要。通过了解手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听力障碍者的需求,促进彼此的沟通与理解。同时,手语学习也是尊重和包容多元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无论是出于对听力障碍者的关爱,还是对多元文化的尊重,手语学习都显得尤为重要。
1. 学习基本手势:首先,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手势是必要的。这些手势包括数字、颜色、家庭成员等常用词汇。可以通过在线教程、免费视频教学或参加手语课程来学习。
2. 理解手语语法:手语有其独特的语法规则,与口语不同。学习手语翻译需要理解这些规则,例如手势的位置、方向和顺序等。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参加专业培训来学习手语语法。
3. 练习听力和观察力:手语翻译需要良好的听力和观察力。通过观看手语免费视频、听手语演讲或与聋人交流来提高听力和观察力。同时,注意观察手语者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这些也是传达信息的重要部分。
4. 多练习:手语翻译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可以找一些聋人朋友或参加手语社团来练习手语翻译技巧。此外,可以尝试翻译一些简单的对话或文章,逐渐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5. 学习专业术语: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学习相关的专业术语和手语表达方式。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翻译特定领域的手语内容。
6. 寻求指导和反馈:如果可能的话,寻求一位有经验的手语翻译者或聋人的指导和反馈。他们可以帮助你纠正错误并提供宝贵的建议。
总之,初学手语翻译需要耐心和坚持。通过学习基本手势、理解手语语法、练习听力和观察力以及不断练习,你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手语翻译能力。
搭建一个知识框架:手语的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目标:培养学习习惯、手语文化、语序思维、基础表达
        这个阶段结束,你要做到哪怕词汇积累不够,也能清楚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如何通过手语去表达的,看简单的手语视频能猜出大概内容。
学习指南、拼音、聋人文化
系统语法
日常表达、数字时间篇、小剧场翻译
类标记与非受控(视频分析)、故事演绎
第二阶段目标:词汇积累
       这个阶段是系统积累词汇的阶段,我们只积累日常词汇,以表达为主,多造句,提高手打以及看读能力。
城市地标
聊天说话
阶段复盘
兴趣篇
时间篇
感情篇
第三阶段目标:下海实践
       能够大致看懂快手上面的“生肉”视频,能与聋人或朋友日常交流互动。
先学会自我介绍
1. 名字、年龄、数字、出生地、兴趣
2. 起一个手语名字:
了解手语是什么
1. 词汇+语法(语序)
2. 手语和汉语的关系:学手语要摒弃文本思维,因为它们之间无法做到一一对应。
汉语:是用口发声-耳朵听的一套文字系统
手语:是用手比划-眼睛看的一套视觉系统
3. 术语解释:手势语,文法手语,自然手语和通用手语的区别。
手势语:常见于手势舞,是瞎比划的。
手势汉语(又叫文法手语):常见于新闻翻译。用汉语语序去一一对应,丢失了视觉效果,是一门人造的第二语言。很难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
自然手语:大部分聋人的母语。国内外的手语并不相同,国内各个地区也存在差别。
通用手语:国家目前对手语语法的一种范式。通用手语之于自然手语类似于普通话之于东北话。
4.自学手语学哪种:
建议以通用手语为主,自然手语为辅。
(词汇权威参考《国家通用手语词典》)
手语的特点:注重画面感,讲故事的时候脑海里想象的是在播视频,而不是抽象的文本。
 动名词切换:牙刷,笔,舞蹈,飞机……(重复,速度,弧度)
非手控
类标记
注重方位,简洁性
口型
过时的手语”识别技巧:汉语语序、一个词背离其意思而拆成两个字、加了介词。
先掌握30个拼音打法是必要的,因为它类似于英语的词根。

聋人文化

聋人和聋哑人的区别
根据生理缺陷和器官受损情况来区分,有听力障碍的是聋人,有听力障碍且无法说话的是聋哑人(极少)
手语圈称呼:聋人(母语手语的听障人) 听人(母语汉语的健听人) 重(zhong)听人(母语汉语的听障人) CODA(母语手语的健听人)
CODA:Children of Deaf Adults,即成年聋人的子女

聋人群体的生活习惯
欢迎方式:晃手掌
喊人方式:挥手、拍肩膀、任何引起注意的方式

思维方式:视觉思维敏锐,表达时教强调先后关系。
可以上快手搜聋人带货主播,感受一下他们的结印速度。
找一个会手语的朋友带你

一开始自学的时候找到个会手语的朋友带带,会少走多弯路